美團,一柜解千愁?

500)this.width=500" align="center" hspace=10 vspace=10 alt="美團,一柜解千愁?">


  增速下降、虧損加劇的美團,似乎找到了新的戰略支點——外賣柜。

  這是承前啟后的基礎設施,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賣配送效率、降低公司運營成本,也能為逐步落地的即時零售戰略提供支持,它可以成為美團的豐巢和菜鳥。

  但是,這畢竟是阿里巴巴、京東以及諸多新零售玩家都講過的故事,美團真能一柜解千愁嗎?

  孤勇者

  近日,美團-W(-3690.HK)披露2022年Q1業績,收入462.69億元,同比增長25.0%,凈利潤-57.03億元,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加了8.56億元。

  一季度,公司收入增速再創新低,此前的四個季度分別為120.9%、77.0%、37.9%、30.6%;雖然毛利率提升3.76個百分點至23.2%,但最終盈利指標并未得到改善。

  主要原因在于,以銷售及營銷開支為主的公司費用居高不下。1-3月,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91.06億元,較上年同期多投入了18.99億元。

  互聯網巨頭“放棄幻想”后,幾乎只有美團還在加大燒錢力度,用來尋求新增量和拓展新業務。

  不過,即便繼續加大投入,公司的用戶指標還是進入了下滑通道。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,公司交易用戶數目為6.929億,同比增長21.7%;此前的四個季度,用戶增速分別為26.9%、37.4%、40.1%、35.2%。

  從內卷到躺平的氛圍切換中,增長瓶頸在所難免。

  
500)this.width=500" align="center" hspace=10 vspace=10 alt="美團,一柜解千愁?">


  美團的基石業務到店、酒店及旅游板塊,一季度收入76.22億元,經營利潤34.74億元。增長業務餐飲外賣板塊收入241.57億元,經營利潤15.77億元,業績優化的原因主要是單量增長、客單價提升以及餐飲外賣配送網絡的效率提高。

  但是,這些“傳統業務”的分部盈利,也未能抵消“新業務”的虧損。2022年Q1,新業務及其他板塊實現收入144.91億元,經營虧損達到90.25億元。

  如何扭轉疲軟的增長趨勢?如何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,給美團重尋增長點?

  外賣柜

  很多人注意到了,美團外賣柜已經逐步在各大商務區和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進行鋪設。有了智能外賣柜之后,美團的配送體系會優先建議將外賣放進柜中等待用戶自取。

  實際上,美團從2017年前后就在謀劃用外賣柜來提升配送效率,早期與豐巢快遞柜合作,但一直反響平平。

  
500)this.width=500" align="center" hspace=10 vspace=10 alt="美團,一柜解千愁?">


  2020年,美團開始在北京、上海等城市零星安置智能外賣柜,滿足獨立存放、保溫消毒、無接觸配送等需求;2021年下半年開始,防疫要求、外賣市場規模提升、配送效率亟待改善等因素合力,讓美團和餓了么就線下點位展開競爭,智能外賣柜發展提速。

  智能外賣柜與美團投入巨資研發的無人配送系統一樣,都是為了在將來通過壓縮配送成本來提升盈利能力。

  小哥將外賣直接放進智能快遞柜,減少上樓和交接的時間,可以大幅提高單次配送的時間成本;另外,自取模式方便拼單,對外賣配送體系的整體效率提升意義重大。

  但是,與快遞行業提升自身效率而制造了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,不得不用快遞柜和菜鳥驛站打補丁一樣,外賣柜也遭遇了用戶的爭議。

  “我自己下樓拿快遞,跟我自己去餐廳吃飯,有什么區別”?“快遞原來也是送上門的,現在都要自己拿,外賣也要搞這一套”?

  所以,目前的智能快遞柜,基本只能用于特定場景,比如說快遞員不方便上樓的辦公區、醫院、高校等。

  今年5月,美團宣布將在全國1200家醫院放置智能快遞柜,正是為了優先滿足這些特殊的需求。

  大零售

  美團大規模鋪設智能外賣柜,動機沒這么簡單。大型科技公司的戰略意圖,需要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全方位理解。

  短期來看,應防疫要求,智能外賣柜可以減少接觸。中期意義上,外賣柜的普及,可以滿足錯峰取餐的需求,一定程度上提升外賣配送系統的運行效率、降低成本以提升盈利能力。

  長期來看,能實現保溫等多種功能的智能外賣柜,可以服務于美團的大零售戰略。

  “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邊界的,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。只要核心是清晰的——我們到底服務什么人?給他們提供什么服務?我們就會不斷嘗試各種業務。”

  在王興“邊界論”的指揮下,美團不斷進行業務的多元化,從最早的團購,到后來的外賣、酒店、移動出行。

  當美團的到店、酒店及旅游業務進入穩定期,外賣業務慢慢逼近天花板,公司的大零售升級便成為勢在必行。

  美團本地生活戰略的本質是什么?賣東西。無非就是在品類上有所區別,你賣電子產品、它賣書,而我賣的是生活類的餐飲券、酒店券。

  2021年,美團將公司戰略從Food+Platform升級為零售+科技,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拓展至更廣泛的零售領域。

  美團優選、美團買菜、美團閃購便是零售戰略的三大業務模塊。其中,美團優選主打社區團購,美團買菜為直營買菜平臺,美團閃購為全品類的即時電商平臺。

  
500)this.width=500" align="center" hspace=10 vspace=10 alt="美團,一柜解千愁?">


  此前,美團APP已經將底部主菜單第二欄改為【電商】,這個僅次于【美團】的入口,將會給阿里巴巴-SW(09988.HK)拼多多京東造成極大壓力。

  當阿里巴巴和京東-SW(09618.HK)被稱為“傳統”電商,拼多多相對的創新也被市場抹平之時,美團或許能讓即時電商的設想落地,進一步突破用戶體驗的天花板。

  同時,公司在財報中明確指出,“繼續將餐飲外賣的優質用戶轉化為美團閃購用戶,并借助多重營銷及推廣活動鼓勵消費”。今年一季度,閃購業務訂單量同比增長近70%。

  之前,美團電商業務的短板是缺乏線下配送能力,畢竟快遞無法承擔外賣那么高的配送成本。智能快遞柜鋪開之后,這個問題也隨之解決,它就是美團的豐巢和菜鳥。

  并不起眼的美團智能快遞柜,將成為公司承前啟后的關鍵基礎設施:幫助“傳統業務”提升效率,為“新業務”補齊短板。

  當無限擴張邊界的時間和政策窗口都即將關閉,大零售,可能是王興帶領美團的終極之戰。

  現在的關鍵是,逆勢加大投入,能讓美團在重重封鎖中拿到新的增長點嗎?
關鍵詞: 阿里巴巴